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家團圓過好年

筆者:鄭傑光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作者速寫】鄭傑光先生,政戰學校影劇系畢業,文化大學史學博士,曾任空大和軍校教師,電台台長、總主筆、總編輯,文化中心編審、推廣組長,以及臺灣美術館新聞聯繫人。著有《台海十大戰役》、《遊子意》、《八二三台海戰役研究》、《泥土的眷戀》廿餘種和譯作《企業文化》等。 民國七十九年春節,是我們家難得的一次大團圓年。 我們兄妹四人長大成家後,大哥傑麟在屏東師院任教,大嫂周素珍老師陪大侄克忠到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博士班念了六年環境工程,次侄克勇偕女友張愛佳分別在美取得電腦和英語教學(TESOL)碩士;妹妹鳳珍遠嫁美國,經商海外。 我退伍後,和妻蔣海瓊帶著幼年長女克迦,分別任職南投臺灣省文獻會和雜誌社。 多年以來,逢年過節雖然都會回到台中安康一村老家,但始終難以同時到齊。三弟傑 是空軍軍官,平時全靠他就近陪侍父母,但也於七十七年間赴美國華盛頓修學碩士學位,暫離臺灣。 這一年,居然如了老爸老媽的願,祖孫三代歡歡喜喜過了團圓年。 過年前幾天,大哥像小時一樣,帶著我和弟弟,幫著打掃、擦窗戶,寫春聯、貼春聯;爸爸喜歡和我們一起寫幾個方方正正的「春」、「福」、「黃金萬兩」、「金玉滿堂」、「百子千孫」等吉祥文字,門裡門外,充滿了過年氣氛。 家中更顯得喜氣洋洋,媽媽和弟媳蔡霞慧,在廚房中忙著準備豐盛的佳餚,包括有福州菜、閩南菜、燕皮湯、紅糟雞、佛跳牆、乾燒蝦、竹筍蒸肉、貢丸湯、芋泥……等等,年菜香味搭配著國樂的鑼鼓笙簧,把新年的歡樂氣氛烘托到高潮。 除夕下午四時,媽媽林珠英女士將三牲四果供奉在廚房時,最後趕回國的大嫂,帶著兩位侄子一行正好回家;於是,人手一香,感謝灶神一年的庇佑,再移至前廳,對天公玉皇大帝和天界的各路神明、天兵天將一年的賜福、保「庇」,虔誠地獻上滿滿的感恩謝禮。 供品一一送上祭祀大神桌上,又不斷地從廚房端出香噴噴、熱騰騰的年菜∣∣炒福州年糕、酒糟炸鰻、糖醋排骨、燕丸繡球,還有爸爸拿手的福州式酸辣湯,亦即以蝦油、魚露、玉蘭片和沾了地瓜粉的魚片、筍干熬成的「筍干魚片湯」,玉蘭片的酸辣,完全滲入地瓜粉包裹的魚片中,魚鮮湯美;他另一道絕活是乾燒大蝦,先以薑、水、鹽醃蝦,再以豬油慢煎到皮酥、肉甜而不老,十分爽口,體現了自然風雅,而不以調味取勝的八閩菜系主調。 老父鄭成祺先生說:「我小時候常在福建老家常樂縣首占村前的小池塘摸田螺、魚蝦,摘青菜、蓮藕、菱角,自己配菜、配作料;後來跟著你祖父搬到福州,在十八歲時,入伍加入海軍,抗戰後,因緣轉調空軍地勤工作;半生跟隨部隊走遍大陸各地,最後來到臺灣,吃遍名菜,還是最愛福州菜,因為那裡面充滿了對故鄉泥土、山水和親友的懷念。」 因此,每逢年節,友人來訪,爸爸總是親自下廚,再小酌兩杯,引為平生快事。七十九年春節,我們全家大團圓,特別高興,就做了這兩道拿手菜慶祝。 下午六時,爸爸用神茭問過列祖列宗,確認都吃得「飽飽醉醉」後,便召集大家向祖宗行跪拜大禮,祈請保佑兒孫讀書有成、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快樂幸福。 吃年夜飯時,我們兄弟三家先向爸爸、媽媽賀年,再依次相互敬酒;桌上擺滿的雖只是家常菜,但骨肉手足久別重逢,暢談海內、外工作點滴和種種趣事,老爸老媽高談福建家鄉過年的熱鬧景象,邊吃邊聊,真是樂開懷! 餐後,每人吃一棵帶根的「長心菜」,互祝福壽綿長,便收拾碗盤,由弟弟主持家庭晚會,唱歌、跳舞、玩雜耍,又吟詩、作對、講笑話,一直歡鬧到午夜才散。 大年初一大清早,在此起彼落的鞭炮聲中醒來,匆匆漱洗梳整後,便到大廳向父母跪拜賀年。 爸媽一面發著壓歲紅包,一面慈祥地說些祝福的吉祥話,等吃過了蒸年糕,父母親又同早年一般,帶著我們兄弟向村中長輩拜年,互相拱手祝賀恭喜發財、闔家平安。 拜了年回家,繼續在歡慶過年的國樂曲中,接待光臨拜年的親友,記得那天還接聽到屏東陳逸登伯伯、左營的黃伯伯、內湖的林必樹叔叔打來的拜年電話……。 大年初二起,兄弟三人一一陪妻「回娘家」過年,妹妹一家卻自美國歸來,持續陪著爸媽歡度熱鬧的團圓年。(點閱次數:686)